众所周知,市场上存在着一批“老赖”,他们抱着侥幸心理,有组织、有预谋地恶意逃废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对金融市场危害巨大。
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打击逃废债。3月,由央行牵头组建的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百行征信成立,成为国内唯一持牌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明确失信主体的法人需要担责。紧接着8月份,互金整治办、网贷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召开了“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及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将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关于报送P2P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也于同月出台,网贷平台开始上报恶意逃废债借款人名单。监管对于逃废债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同时,金融行业打击逃废债的举措也在稳步推进。从今年2月份起,部分地区互联网金融协会就在官网公示了P2P网贷平台的借款主体逃废债名单,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半年时间内就有超过42家平台上报并公示了逃废债名单,涉及恶意逃废债行为人数超过19万。自去年3月成立百行征信起,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与包括小贷公司、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消费金融、P2P等在内的17类700余家机构签订了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协议。
“逃废债”的惩戒力度在这个过程中也被逐渐加大,2016年1月,由国家发改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等44家单位联合签署的《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就已经提出55项惩戒措施,包括被限制买房,限制高消费,限制乘飞机、乘动车,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还可能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侦查、起诉。到201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执行查控工作的通知》,全国21家银行可网络冻结、扣划存款,19家有金融理财产品业务的银行可网络冻结金融理财产品。随后到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强调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一些较新的金融业态如P2P网贷、消费信贷在打击逃废债过程中显得更为积极主动。近期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与会员机构、媒体、律师事务所共同就行业逃废债问题进行商讨分析后,和信贷与宜信、翼龙贷、恒昌、玖富、人人贷等多家受邀出席的平台,第一时间就上报了最新逃废债名单。其中和信贷到目前已经在官网公示了第二批逾期借款人名单,督促逾期借款人主动还款。
上报、公示逃废债名单,接入百行征信,逐渐成为许多金融从业机构打击逃废债的常规操作。在监管积极引导,从业机构主动参与的大环境下,随着打击逃废债力度不断加强,逃废债的生存空间势必将越来越小。